散戶量化投資

你應該定期定額投資0050

追蹤台指的元大台灣卓越50基金是散戶的絕佳投資選擇

Rrandom
6 min readAug 13, 2020
金融海嘯後大量金錢從主動式基金流向被動式基金

被動式基金雖然在08年的金融海嘯之前就已經存在.但並非主流的投資產品.然而這在金融海嘯之後有了巨大的變化.金融海嘯大大地影響了眾人對於專業基金管理人的信任.從道德角度批評基金管理人的聲音此起彼落.但在我看來,壓垮大眾對基金管理人的信任並非道德標準,而是管理人的投資績效.金融海嘯後針對基金管理人績效的檢討雨後春筍的冒出來,並透過各大媒體放送.讓許多即便一點也不關心投資的人也只知道為數眾多的基金管理人有績效問題.這樣的環境,給了被動式基金成長的機會.造就被動式基金的大鳴大放.大量資金從主動式基金流向被動式基金.

主動式基金 vs. 被動式基金

主動式基金跟被動式基金的差異在字面上說得很清楚:前者是有人積極主動地管理你放進去的錢,而後者則是被動地讓你的錢跟著既定的規則跑.被動式基金管理人的責任就是確保你的錢緊緊地跟著該規則.兩者同樣都有人服務你,管理你的錢,所以兩者都要收取手續費.然而主動式基金通常收取較高的手續費,因為管理人花的力氣比被動式基金的管理人多.這個道理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花了一堆力氣後的結果.

基金的績效問題

把錢放進基金,為的是投資賺錢.但基金千百種,有賺有賠.怎麼衡量一個基金是否賺錢呢?對於主動式基金,多數人的標準不是只放在有賺就好,也不是多於通膨率就好,而是要大於市場績效(也就是所謂的贏大盤).畢竟主動式基金都已經收取高額手續費了,拉高標準是正常的.但何謂市場績效呢?市場績效基本上就是以各個交易市場的指數來代表,常聽到的道瓊,標普五百,那斯達克等是美國的指數.而台灣則是以加權指數來代表.指數也會隨著時間上上下下,但大部分的市場指數,長期是成長增加的.而贏大盤的意思,則是基金的成長超過指數的成長.換而言之,就是基金管理人在這個市場賺的錢,比多數人還多;也就是這個人比較會賺錢的意思.那實際上有多少主動式基金管理人能夠長期且穩定的贏大盤呢?答案是並不多.而這就是主動式基金的績效問題:拿了許多投資人的錢,也收取了高額手續費,但並沒有比較會賺錢.

如果贏不了大盤,就加入大盤

儘管許多人在金融海嘯後發現幫他們管錢的人其實沒有很會賺錢,把錢拿出來自己管通常是更糟的做法.因為絕大多數的散戶自己投資股票是虧錢的.在這種情況下,被動式基金成為了絕佳的選項:只需把錢放在追蹤大盤指數的被動式基金就好.這麼一來,不用擔心自己操作股票把錢虧光,又不用付大把手續費給主動式基金,賺的錢還有機會比主動式基金還多.追蹤指數的被動式基金多在公開市場上交易,因此買賣此類基金就如買賣個股同樣簡便.正因為賺錢潛力高,手續費低廉,交易程序簡便,指數型被動式基金(Index ETF)在全球各市場都受到投資者的青睞.在台灣,追蹤加權指數的被動式基金有代號0050的元大卓越50基金.該基金自2003年在公開市場上發行交易.因為上述原因,0050也成為台灣散戶的投資明燈

投資台幣1000元在元大台灣卓越50基金的報酬曲線(股息不計)

讓我們看看0050的績效如何.如果自發行起始日投資台幣一千元,至2020年七月底該筆投資會成長到兩千六百多元(股息不計),年化報酬率為6%.如果仔細檢視報酬曲線圖,可以發現除了08/09年金融海嘯時有半年左右的時間出現本金虧損(報酬低於台幣一千元)的情況,其他時間的報酬都是正的.對於一般的散戶投資者,絕大多數時間在賺錢,報酬率不但遠大於銀行利率,同時也大於通膨(03年以來多在2%以下).有這樣的表現,0050的確可視為股海明燈

然而一般人不會一輩子只投資一次.也不會只有台幣1000元可以投資.不過也不是每個人第一筆投資資金是千百萬甚至上億在算的.多數人都是慢慢賺錢慢慢投資的.因此定期定額投資指數型基金成為了相當熱門的投資策略.定期定額投資策略很簡單,就是每隔一段固定的時間(定期),投入固定的資金(定額)到指數型基金裡.

以下是一個簡單的定期定額策略:

投資時間自0050發行日開始,每月一號以台幣一千元買入0050,持有所有股份(不賣出任何股份),結算時間為2020年七月底.
定期定額投資:每月初投入台幣一千元至0050(計入股息)

這個簡單投資策略成效如何呢?由報酬曲線圖可知,定期定額也是只有在金融海嘯的那段時間出現本金虧損的情況,但是只要肯繼續執行此策略,在2020七月結算時,可以達到累積報酬111%的績效(結算資產約43萬台幣,累計投入本金約20萬).年化報酬率約4.50%.依舊顯著地高於銀行利率與通膨率.仔細看,績效曲線越接近投資後期,賺的錢越多(資產價值與投入資金的差距越大).這就是複利,也就是利滾利的成果.想想看,不需要關心財金新聞,也不需要研究任何的基金資料,只要每個月記得買0050就能長期靠著台灣前五十大公司打敗通膨讓資產增值.何樂而不為呢?可能有人納悶這是不是因為月初買的結果.幫大家測了一下,月中跟月底買的年化報酬都是4.51%.基本上跟月初買一樣.意思是每個月記得買就好.可能還有人會問,這個策略不打算賣股份,那何時變現享受投資的果實呢?答案很簡單,只要肯持續投資,投資後期隨時都可以變現,因為資產早已因為長期利滾利而顯著地增值.所以重點不是何時變現,更不是何時進場,而是有沒有盡早進場,持續進場

對於沒把握能做到年化報酬4%以上的散戶,0050難道不是明燈嗎?

測試工具:Microsoft Excel

--

--

No responses yet